拒绝服务***的目标大多采用包括以SYNFlood和PingFlood为主的技术,其主要方式是通过使关键系统资源过载,如目标网站的通信端口与记忆缓冲区溢出,导致网络或服务器的资源被大量占用,甚至造成网络或服务器的全面瘫痪,而达到阻止合法信息上链接服务要求的接收。形象的解释是,DDoS***就好比电话点歌的时候,从各个角落在同一时间有大量的电话挂入点播台,而点播台的服务能力有限,这时出现的现象就是打电话的人只能听到电话忙音,意味着点播台无法为听众提供服务。这种类型的袭击日趋增多,因为实施这种***的方法与程序源代码现已在***网站上公开。另外,这种袭击方法非常难以追查,因为他们运用了诸如IP地址欺骗法之类所谓网上的“隐身技术”,而且现在互联网服务供应商(ISP)的过剩,也使作恶者很容易得到IP地址。拒绝服务***的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方式是分布式拒绝服务***(DistributedDenialofService,DDoS),它是一种令众多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各国政府非常头疼的******方法,最早出现于1999年夏天,当时还只是在***站点上进行的一种理论上的探讨。从2000年2月开始,这种***方法开始大行其道,在2月7日到11日的短短几天内,***连续***了包括Yahoo,Buy.com,eBay,Amazon,CNN等许多知名网站,致使有的站点停止服务达几个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之久。国内的新浪等站点也遭到同样的***,这次的***浪潮在媒体上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以至于美国总统都不得不亲自过问。
分布式拒绝服务***采用了一种比较特别的体系结构,从许多分布的主机同时***一个目标。从而导致目标瘫痪。目前所使用的***监测和过滤方法对这种类型的***都不起作用。所以,对这种***还不能做到完全防止。
DDoS通常采用一种跳台式三层结构。如图10—7所示:图10—7最下层是***的执行者。这一层由许多网络主机构成,其中包括Unix,Linux,Mac等各种各样的操作系统。***者通过各种办法获得主机的登录权限,并在上面安装***器程序。这些***器程序中一般内置了上面一层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服务器的地址,其***行为受到***服务器的直接控制。
***服务器。***服务器的主要任务是将控制台的命令发布到***执行器上。
这些服务器与***执行器一样,安装在一些被侵入的无关主机上。
***主控台。***主控台可以是网络上的任何一台主机,甚至可以是一个活动的便携机。它的作用就是向第二层的***服务器发布***命令。
有许多无关主机可以支配是整个***的前提。当然,这些主机与目标主机之间的联系越紧密,网络带宽越宽,***效果越好。通常来说,至少要有数百台甚至上千台主机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例如,据估计,***Yahoo!站点的主机数目达到了3000台以上,而网络***数据流量达到了1GB秒。通常来说,***者是通过常规方法,例如系统服务的漏洞或者管理员的配置错误等方法来进入这些主机的。一些安全措施较差的小型站点以及单位中的服务器往往是***者的首选目标。这些主机上的系统或服务程序往往得不到及时更新,从而将系统暴露在***者面前。在成功侵入后,***者照例要安装一些特殊的后门程序,以便自己以后可以轻易进入系统,随着越来越多的主机被侵入,***者也就有了更大的舞台。他们可以通过网络监听等方法进一步扩充被侵入的主机群。
***所作的第二步是在所侵入的主机上安装***软件。这里,***软件包括***服务器和***执行器。其中***服务器仅占总数的很小一部分,一般只有几台到几十台左右。设置***服务器的目的是隔离网络联系,保护***者,使其不会在***进行时受到监控系统的跟踪,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协调进攻。因为***执行器的数目太多,同时由一个系统来发布命令会造成控制系统的网络阻塞,影响***的突然性和协同性。而且,流量的突然增大也容易暴露***者的位置和意图。剩下的主机都被用来充当***执行器。执行器都是一些相对简单的程序,它们可以连续向目标发出大量的链接请求而不作任何回答。现在已知的能够执行这种任务的程序主要包括trin00,TFN(TribeFloodNetwork)、randomizer以及它们的一些改进版本,如TFN2k等。
***所作的最后一步,就是从***控制台向各个***服务器发出对特定目标的***命令。由于***主控台的位置非常灵活,而且发布命令的时间很短,所以非常隐蔽,难以定位。一旦***的命令传送到服务器,主控台就可以关闭或脱离网络,以逃避追踪。接着,***服务器将命令发布到各个***器。在***器接到***命令后,就开始向目标主机发出大量的服务请求数据包,这些数据包经过伪装,无法识别它的来源。而且,这些数据包所请求的服务往往要消耗较大的系统资源,如CPU或网络带宽。如果数百台甚至上千台***器同时***一个目标,就会导致目标主机网络和系统资源的耗尽,从而停止服务。有时,甚至会导致系统崩溃。另外,这样还可以阻塞目标网络的防火墙和路由器等网络设备,进一步加重网络拥塞状况。这样,目标主机根本无法为用户提供任何服务。***者所用的协议都是一些非常常见的协议和服务。这样,系统管理员就难于区分恶意请求和正常链接请求,从而无法有效分离出***数据包。
除了上述类型的***以外,其他种类的拒绝服务袭击有,从电脑中删除启动文件,使之无法启动,或删除某个网络服务器的网页等。为什么有人要发起这种类型的袭击呢?因为他们所闯入的服务器并没有什么秘密数据。其实,这种袭击也是出于各种原因,有政治的,不正当商业竞争为原因的、也有的是作为一种大规模袭击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如,巴勒斯坦的***为了抗议以色列的犹太人政权而发起的对以色列政府网站的***;某恶意电子商务网站为争夺客户而发起的针对竞争对手的拒绝服务***。拒绝服务袭击也可以用来关闭某位***想要欺诈的服务器。比如,***可能会为了获得客户PIN码或信用卡号码而对一家银行的服务器进行***等,这类袭击是“比其他类型的袭击要突出得多的、最普遍的安全隐患”。当然,这种袭击的主要损失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而耽误的时间,而且系统很容易就可以通过重新启动的方式而恢复运行。然而,任何注重品牌声誉的企业都明白,在互联网世界中,品牌声誉可能会因一次安全性***而毁于一旦,因此,******行为(尤其是拒绝服务***)已成为当今企业所面临的最大威胁中的一部分。
一个企业的网上服务即使没有遭到拒绝服务的***,它还会面临另外一种风险,即成为***者的跳台的危险。在实际发生的大规模拒绝服务***的案例当中,往往是那些网络安全管理不严格的企业或组织的系统,被***侵入,在系统内被植入***时使用的***程序。而***犯罪发生以后,由于***的消踪灭迹的手段很高明,所以最后被侦破机关追索到的***源往往是那些成为***跳台的网络。虽然,企业本身没有遭到损失,但是由于成为***跳台,而带来的合作伙伴的疑虑和商业信用的损失却是无法估计的。